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父母做不到这一点,孩子考上大学也没用!深度好文

来源: 最后更新:24-01-18 12:00:44

导读: 01 紧张的高考已经结束,接下来是焦急的等待出分数,填报志愿。在此提前祝莘莘学子进入理想的大学!

01

紧张的高考已经结束,接下来是焦急的等待出分数,填报志愿。在此提前祝莘莘学子进入理想的大学!

一场高考,考验的不只是考场内的学生,更有考场外的家长。在我们家长意识中,对于这场决定孩子命运的考试,我们是无论如何都要服务好的!

一位妈妈的感受:

提心吊胆3年,终于挨到了高考。我推掉所有的事务,专心在家陪护。这是儿子一生最关键的时刻,这一刻不能松懈。

想着给他加加营养,让他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于是各种饭菜花样翻新;想着让他早点睡觉,于是考前的那几个晚上都没有开过电视,还跟跟楼上的小朋友说哥哥要参加高考了,最近不要乱蹦乱跳。

可是,儿子还是习惯跟同学在一起吃饭,晚上总要熬到11点半,才去睡,他说这种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习惯,有几次还抱怨,周围太安静,会失眠。

高考前那晚,我不知儿子睡的如何,但自己几乎一夜无眠,各种恐慌。7日一早,我精心做早餐,锅碗瓢盆轻拿轻放,唯恐吵醒儿子。饭后,想着把儿子送去考场,然后回家做饭,快结束的时候,再去接他。

可是,儿子坚决反对。我内心焦急,但也不能动怒,只好一遍遍嘱咐他,拿好准考证,带好2B铅笔,过路注意安全,答题不要太急,审好题再答……而他只是“嗯”了一声,表示回答,转身走出家门。

最终我没有忍住在家的焦虑,顶着大太阳去了儿子考试的学校待了一个小时。这样紧张的时刻,站在考场外或许才会让自己心静一些......

看到一位母亲说,“我偷偷跑来,只是为了在人群之中看她一眼,也安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只是,我们的孩子没有那么脆弱,他能够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在调查当中,很多孩子都说,“不希望自己的父母陪着自己,因为感觉跟平时的考试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来了反而有些心理负担。”

我理解父母的心情,也理解孩子们的心声。我们总认为孩子还小,于是为他操持所有。但有的时候,父母不是帮忙,是添乱。

02

焦虑的父母总是迫切地渴望孩子能拥有幸福的未来,于是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为孩子定制了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比如时间、计划、学校、专业……然后以爱的名义强迫执行。

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既然,谁都无权侵略别人的人生,聪明的父母都会成为一个旁观者,看着孩子长大,而不是替孩子成长。所以,请离孩子远一点,相信孩子完全有能力应付他们关于成长的事情。

03

优妈上大学的时候,不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年代。可在同学当中,也出现过“妈宝男”。

他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来校那天,父亲、母亲开车豪车将他送来。父母给他了一个好的出身,却没有教会他如何打理自己的大学生活,甚至不会照顾自己。

衣服基本都是攒到一定程度抱进洗衣机,或是让室友帮他洗单件。生病发烧,不懂去医院,用被子裹紧自己,一杯一杯的喝水。一口一个“我妈说”,让人又恨又怜。

我想,他也曾经反抗过,但当他刚学扫地的时候,妈妈抢过扫把;刚学做饭的时候,妈妈抢过菜刀;刚学洗衣服的时候,妈妈抢过衣服。

后来,他“懂事”了,为了迎合妈妈的爱,他选择尝试这种被爱的感觉,渐渐地他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再后来,他享受其中,无法自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父母帮得越多,独立性就越差,依赖性就越强。

04

远子,不是要跟他划清界限,让他自生自灭。它意味着妈妈能够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变化和需要,承受住焦虑担心,允许孩子自己做主,允许他长大。

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比如,当一个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想去拿一个玩具?他真正需要的,不仅是拿到那个玩具,更是自己去完成拿玩具这件事情,完成拿玩具这个过程。

如果这个时候,你出于“好心”主动帮孩子,主动替孩子拿了玩具给他。你很可能就打扰了孩子,自己尝试独自完成这件事情,探索这件事情的过程。

对于自己的儿子,白岩松选择了“纵容”他的兴趣。儿子是一个书迷,快小学毕业时,孩子迷上了金庸,并一口气读完了全集。之后,孩子便对清朝、明朝的历史来了兴趣,便去找这方面的书看。

孩子小学毕业,阅读量就比同龄人高出了数倍,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白岩松说:“自然生长,不要打扰孩子的兴趣。”优秀的父母往往有旁观的自制力和定力。

05

孩子的思维总是机灵难测、五花八门,潜力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而我们常常容易轻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想法或是做法不屑一顾,我们迫不及待以智者的身份强势闯入,要么唠叨指点,要么代而为之。

要知道,孩子只有在独自探索中,才能培养兴趣、学会思考、懂得独立、尝试创新,并将这些优秀的品质日积月累,积水成渊,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所以,旁观也是一种爱,一种更具智慧的爱。父母能做的就是替孩子扫除路上的危险,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自己的事。

标签: 孩子  自己的  父母  儿子  的是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news/jyzx/413915.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