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看到中国媒体的报道,他心态炸了 外国媒体报道中的中国

来源: 最后更新:23-02-17 08:18:14

导读:看到中国媒体的报道,他心态炸了,俄亥俄州,美国政府,佛罗里达,中国媒体

耿直哥

在过去近2周时间里,一起由火车脱轨而引发的严重化学品泄漏事故,在美国的俄亥俄州不断发酵。

可由于这段时间里美国各大媒体的主要版面,都被美国白宫和国会围绕着一个中国气象气球进行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式的政治炒作所占据,俄亥俄的事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可当中国媒体关注到了此事,并为俄亥俄的人民讨要说法时,一个就职于美国政府喉舌媒体的宣传员却不干了。

这个宣传员名叫Wenhao,供职于美国之音和美国之音中文网。

昨天,他持续在他的社交账号上发帖,想将中国民间对于美国俄亥俄州发生的那起严重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关注以及对俄亥俄民众福祉的担忧,说成是中国的“反美宣传”。




宣传员社交账号截图

其中,他还专门想找茬我们《环球时报》,说《环球时报》一边说美国媒体没有报道此事,一边又说美国媒体报道了此事。


讨论《环球时报》文章

不过,他对于本报的构陷实属低级。被他列举的本报的两篇文章,抨击的其实都是美国媒体更关心所谓的“中国间谍气球”而不是俄亥俄州人祸。而这,是一个连不少美国人都在控诉的、铁一样的事实。

下图中这位曾给多家美国主流媒体撰稿的美国记者Dave Levitan,就于2月13日发帖说,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当天在首页第四次刊登了关于气球的报道,却没有一个字提到俄亥俄的事故。




美国记者发文及个人信息

更讽刺的是,美国之音到目前为止在俄亥俄这起严重化学品泄漏事故上的报道并没有什么建树。截至耿直哥撰写此文时,这家美国政府的喉舌媒体最近的一篇报道,是2月14日转发的一篇美联社对于俄亥俄事故的报道,但美联社这篇报道本身基本上是在引用当地官方的口径,并没有回应当地民众的关切。

不仅如此,在耿直哥撰写此文时,美国之音官网上头版头条的内容是俄乌冲突和土耳其与叙利亚地震的。其“美国新闻”板块的头条则是诸如美国的债务天花板,或是佛罗里达的教育改革等话题,并没有任何俄亥俄事故的内容。




VOA截图

所以,耿直哥实在是不知道这个美国政府的喉舌宣传员是怎么有脸跳出来对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的中国媒体说三道四的。难道是因为我们做了他们美国之音本该做的工作,让他们难堪了,所以他们才用民族主义的口吻来抹黑我们?

不过,比起这个可笑的宣传员,耿直哥更关心的还是俄亥俄民众的情况。目前,从那些认真报道当地情况的美国媒体的介绍来看,出事的俄亥俄小城东巴勒斯坦已经有居民开始发病了。

其中,美国媒体News Nation就报道说,当地一个三口之家在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后很快就出现了呼吸困难的情况。随后,这个家庭的两个大人和一个3岁的孩子都去医院进行了诊断,结果被查出上呼吸道感染。(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那名前不久在报道俄亥俄这起事故时被一名当地国民警卫队指挥官找茬,进而遭到逮捕的记者,也是来自这家媒体。)

这家人因此表示,他们不相信官方抛出的空气和水源已经“安全”的说法。


三口之家呼吸困难

当然,不信任官方说法的远不止这一家人。俄亥俄地方媒体WEWS-TV的报道披露说,东巴勒斯坦的地方官在当地时间周三晚上曾办了一场会议,给民众就他们担忧的问题进行解答。然而这场会议不仅限制很多,比如不许媒体在会场内进行采访,也不许公众公开进行发言。

但最为过分的是,制造了这起由脱轨事故引发的严重化学品泄漏事故的火车公司诺福克南方公司,居然没有任何代表参加这场会议,理由是“担心人身安全”。


媒体报道截图

可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呢?

目前,根据俄亥俄州另一家地方媒体WFMJ-TV的报道,当地民众已经委托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负责向运送那些化学品的火车公司诺福克南方公司提起了诉讼。

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该律所认为当时火车公司之所以选择对车上的化学品进行“可控泄漏”和“可控燃烧”,是因为这种做法最省钱,但这种做法却令污染问题进一步“恶化”了,因为多达110万磅的致癌性化学物质氯乙烯在这一过程中被释放并进行了燃烧,而这个110万磅的量级,相当于是美国1年全国各地所有工业生产释放出的氯乙烯的两倍。




地方媒体报道

但耿直哥需要提醒当地民众的是,这家无良的火车公司,当时可是得到了当地政府、俄亥俄州以及隔壁宾夕法尼亚州政府,还有美国联邦政府环保署的站台。所以,这些官方机构也应该被列为被告。




当地政府机构站台

标签: 俄亥俄州  美国政府  佛罗里达  中国媒体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hunanyuer.com/news/jiaodian/318050.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湖南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9114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hunanyuer#qq.com (请把#替换成@)